温馨提示
详情描述
党组词:内涵、历史与发展
一、党组词的内涵
党组词,是指在党的组织中,为了实现党的各项工作,由党的基层组织提名,党的上级组织批准,担任党的领导职务的非党人士。党组词制度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组词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又要充分发挥非党人士的积极作用,实现党的领导干部与非党领导干部的的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党的事业发展。
二、党组词的历史发展
1. 初创时期(1921 1949)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由于国内政治环境的严峻,党的组织规模较小,党组词制度尚不完善。这一时期的党组词主要是在一些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中,由党的基层组织提名,党的上级组织批准,担任党的领导职务的非党人士。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建设中,积极吸收爱国民主人士参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成抗日民主政权,实施党组词制度。
2. 发展时期(1949 1978)
新中国成立后,党组词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党组词制度。此后,党组词制度在党的各级组织中广泛实行。这一时期的党组词主要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由党的基层组织提名,党的上级组织批准,担任党的领导职务的非党人士。如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中共提名了一些非党人士担任国务院副总理、部长等职务。
3. 完善时期(1978 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党组词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逐步实行党员领导干部同党外干部合作共事,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人民政协组织、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中,都要有一定数量的党员和非党人士担任领导职务。”这一时期,党组词制度在党的各级组织中得到了全面推行,不仅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而且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党组词制度的意义
1. 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通过实行党组词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2. 有利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通过实行党组词制度,可以充分调动广大非党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3. 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通过实行党组词制度,可以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和非党人士的专业特长,实现党的领导干部与非党领导干部的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4. 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通过实行党组词制度,可以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促进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法治化。
总之,党组词制度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党组词制度的重要性,不断完善和发展党组词制度,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