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详情描述
侔色揣称:成语是什么意思
“侔色揣称”,这是一个古老而深邃的词语,源自我国古代文人对色彩的细腻描绘和对事物色泽的精准把握。色,指的是色彩,是万物之表象;揣,意为推测、估量;称,则是对比、权衡。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们常常以“侔色揣称”的标准来品评诗文、书画、雕刻等艺术作品,以期达到色彩和谐、意境深远、技艺精湛的境界。
在绘画艺术中,“侔色揣称”的表现尤为突出。古代画家们在作画时,不仅要做到色彩搭配和谐,还要把握住物象的神韵,使画面充满生机。正如唐代画家张彦远所说:“画者,画也,情感之表也。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这里的“意”,便是画家对色彩的深刻理解和对事物的准确把握。只有在“侔色揣称”的基础上,才能使画作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
在诗词创作中,“侔色揣称”也是诗人追求的重要标准。古代诗人常常以色彩作为抒发情感的载体,通过对色彩的描绘,使诗境更加深远。如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间,感受到秋日的宁静与祥和。这种以色彩绘意境的技巧,正是“侔色揣称”的体现。
在文学批评与鉴赏中,“侔色揣称”也是评价作品的重要准则。古代文人墨客们在品评诗文时,往往要从色彩、意境、技艺等多方面进行权衡。如清代文人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提到:“诗贵意,意贵远,远贵空。空贵淡,淡贵雅,雅贵自然。”这里的“自然”,便是指诗人在创作中能够巧妙地运用色彩,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和谐、自然的境界。
总之,“侔色揣称”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在艺术创作与鉴赏中追求的一种高尚境界。它要求创作者在把握事物色泽的基础上,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技艺的运用,使作品达到色彩和谐、意境深远、技艺精湛的境地。时至今日,“侔色揣称”依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